摘要:18新利平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积极探索“大思政”工作格局,提出了梯度育人理念,开辟了贯穿高职阶段全过程的三个层次的梯度递进育人路径;凝练了理论、舆论、文化、文明四个维度的核心内容,搭建了全方位育人的四梁八柱;培育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体、以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两翼的育人主力军。构建并推动“一体两翼三层四维”大思政育人模式走深走实,在思想政治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一、实施背景
“加强党的建设”,是“双高计划”项目建设第一要务。而构建“一体两翼三层四维”大思政育人格局,打造富有品牌特色的育人模式,是我院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思政育人战略,贯穿于专业群各项建设任务的全过程。2022年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以来,学院进一步加大了这一战略推进的力度。党委将其作为学院持续扭转当前思政育人品位不高、运作机制不力、实施路径不畅、内容覆盖不全、考核力度不强、育人责任不明等现象的重大建设举措,加以全面地贯彻。以此来助推学校“双高”项目建设中,党的建设工程全面落地。
二、主要举措
1.不断完善顶层设计,全力打造符合当代高职教育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的思政育人架构。为形成学校自身的育人优势和特色,在数年不断探索积累的基础上,结合当前“双高”项目建设的现实发展需求,学校进一步完善了“一体两翼三层四维”大思政育人工作架构(见图1)。力图通过这一育人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建设,在推进“三全育人”工程的实践中,打造出自己的育人品牌,为学校“双高”项目建设落实,从政治上、思想上和育人策略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

2.全面拓宽学校“三全育人”思政路径,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和育人工作标准。面对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生源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的现实,学校全面实施“用兴趣培养树立信心、用感恩教育培养责任、用先成人后成才助其腾飞”的“铸魂”工程,努力打造全过程“递进式”育人路径(见图2),创造性地开辟出了富有本校育人特色的工作格局和育人环境。目前,已经有三届5763毕业生通过了学校思政“铸魂”工程的锻造与考核,成长为用人企业和单位受欢迎的劳动者。

3.凝练育人核心内涵,创设有利于师生员工成长成才的校园思政育人氛围与文化环境。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,学校在育人文化建设上,凝练形成了富有本校特色的“四认同”育人文化体系和实施策略(见图3)。具体做法:

⑴坚持思想引领,强化理论武装。建立“五级”校政治理论学习体系,推进“六进”育人工作机制,通过课堂和课外两个渠道,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、进教材和进头脑。在上好思政课的同时,通过加大社会实践活动,不断提升学生认识社会、感知社会、融入社会的内在实力,让其在学习成长的进程中不断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。
⑵浓厚氛围营造,强化舆论导向。通过校园网升级、音视频资源扩充、新媒体工作室建设及校园宣传网站、宣传橱窗等传播平台,不断拓宽正能量文化灌输与传播渠道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、“七学七宣讲”等活动落到实处。用舆论宣传来培育师生的价值观,不断增强对师生员工的“四个意识”教育。
⑶注重培基育质,强化文化升华。在学生筑基育才工程中,党委大力倡导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行业企业文化、陕北红色基因文化进校园活动,全方位打造学校文化育人特色。同时,还通过“转战陕北”、陕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建设,将中共党史教育与陕北文化特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程体系,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政治修养。并借助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,打造经典诵读、书法展示、礼仪服务、绘画展览、舞蹈技能比赛、陕北民歌传唱等校园文化品牌。
⑷狠抓作风建设,落实文明塑形。党委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,作为校风建设的核心工程加以贯彻,力图通过过硬的教风来带动优良的学风,以优良的学风来促成良好的校风。并借助“双高”项目建设任务落地这一现实载体,来锻造学校的师德师风。按照“学期有主题,月度有计划,每周有专项”的工作目标,将理想信念、品德修养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“双高”建设的具体实践中。以实际行动,来狠抓作风建设,落实文明塑形。
4.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,落实思政课思路创新。在落实思政课师生比配置和激励政策的同时,将提升队伍素质、落实思政课理论创新作为重要抓手,除了雷打不动的每周政治理论学习研究外,坚持开展每学期一次的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,深入革命老区和红色育人基地开展研修,不断接受红色洗礼,落实自我武装。同时,结合省市教改和社科立项,积极落实思政课理论创新。先后提炼出了“四位一体”思政课教学模式和“四位四维四结合”教学方法改革,有效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、感染力和实效性。
5.建立协同育人机制,凝聚育人合力。按照学校“三全育人”机制,校党委统筹各方力量,共同搭建通识教育、专业教育、日常教育人才培养桥梁,形成了“顶层设计—整体规划—制度规范—活动落地—质量管控”五步式工作流程,以此来推进课程、科研、实践、文化、网络、心理、管理、服务、资助、组织等十大育人工程建设,努力打造“一体两翼三层四维”大思政育人新格局(见图4)。

三、成果成效
1.取得了一批突出的建设成果。从该育人模式搭建至今先后3次获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;获批陕西高校“大思政课”建设“一校一品牌”创建项目。
2.育人效果成效显著。几年来,学校学生在全国大赛和行业大赛一、二等奖210项;在陕西省创新创业大赛中金银铜奖20余项;毕业生中涌现出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;我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%以上,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5%以上,多名毕业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。
3.立德树人成效不断攀升。先后涌现20余起拾金不昧、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;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参与率达95%以上,2000多名师生参与全国十四运、陕西省十七运志愿者服务工作。学校获得榆林市志愿服务先进单位;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连续6年获陕西省优秀组织和优秀团队奖;育人成效先后在人民网、新华网、中国新闻网等73家主流媒体报道达430次。
3.打造出一批校园文化优秀品牌。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获国家“百城百校百万师生喜迎建党100周年”红色歌曲接力活动一等奖;学校先后获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先进单位等省市荣誉达35项;建成省级师德建设示范团队1个,获得省“师德先进个人”“师德标兵”“教育世家”3人;学校被授予陕西省高等教育系统文明校园、榆林市平安校园和园林校园称号。